朋友说这家深圳喝茶品茶现场工作室非常好分享给你

8188w2023-05-190

深圳品茶喝茶工作室156-2550-9825微☎同步深圳品茶工作室,深圳高端喝茶资源,不少茶友都有存茶囤茶的习惯,有些茶友和我说还因为存囤省了不少钱,但只要问我,我都不建议囤茶,特别喜欢一种茶,至多存半年的饮用量足矣。

当然有些茶类这些年适当存一些,是可以省钱的,像白茶每年底厂家都会调价,已成为集体行为,只要市场行情没有大的波动,这种趋势会长期存在。

但大规模囤积总有一些风险。我的另一位老师传承了他父亲的衣钵,管理着这一片山场,13年14年另外两位师兄师姐也追随而来。在这里,他们坚持将山场「抛荒管理」,也尽力维护着一片「荒野茶区」,这里的茶几乎没有人工干预,茶树的品种也更多元化,采摘的计划也秉承「不造成环境损伤」的原则。

而我在老师的指导下,与我另一位在厦门的师兄弟分别存储相同批次的白茶,一南一北,对我而言,对白茶有了更立体的认识,也对好白茶有了更合理的判断。推荐几个自己存的白茶:

3、坚持传统要传承

有这么一批茶,未必是最迎合市场大众的,但一定是在秉承着核心价值的,比如传统工艺、手工制作、还包括对茶青品质的选择,这些茶的出现可谓「匠心独具」。这些茶更追求传统,如果想品味到传统的滋味的确还真的是最佳选择。事实上,虽然这一部分茶的「知名度」会低一点,但懂茶爱茶会喝茶的老茶鬼们,还就钟爱那个味儿。这些东西值得保留,也更值得传承下来。

其实说到工艺,任何一个茶类的主流工艺都在时刻变化着,茶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物质、文化双重需求的商品,要传承下来,就应该更关注茶友们的根本需求所在,而一些文化的精华所在,正是亘古不变的。而更高层面的传承,则是让更多人「爱上这个味道」。近几年来一直痴迷于岩茶,我始终认为,小品种才是岩茶最有参考价值的外沿。

不过说了这么多,也仅仅是代表我个人的一些观点,茶有百味,人的喜好也有千变万化,谈不上对错,只有爱恨情仇

第一是存储过程中品质有可能变化。

这一个月就收到三四位茶友留言,问之前在其他渠道购买一些生普饼或熟普饼,现在表面长霉斑,问是什么霉?还能不能喝?又说好像饼里面没有生霉,那还能喝吗?

无论什么茶,无论长什么霉,都不要品饮。区分是有害霉还是所谓有益霉,是没有意义的,甭提自己有没有这个专业能力,只需衡量自己能不能承受这个风险。

每一块茶饼、每一块茶砖,都应套镀铝塑膜加厚自封袋,还会多送一个小自封袋,撬下来的茶放在小自封袋里,剩下的继续密封保存,不喝就勿动。

不要怕茶被“闷”,不要信茶需要接触空气,更不要人为增加湿度来促进茶叶转化,密封、干燥、阴凉、防异味,是个人存茶四个条件,而前两项密封和干燥是必不可少的。

不用买冰柜,不用买木质存茶柜,不用买专门的除湿存茶箱,更不用买什么陶罐铁罐,简单有效也更环保的就是普普通通的自封袋,只要每袋放少一点(一个月饮用量以内),喝得快一点,勿用湿手脏手去抓。

只要不囤积,就能给自己少许多不必要的物什,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囤积的另一个风险是有可能冒充。尝第一块饼是这个味,买几箱饼总不至于一块一块尝吧,里面混杂其他茶就说不定了,反正待到你尝的时候,已经过去好长时间,是刚开始就不对,还是存储条件不好,味道变了,谁也说不清。

所以从刚刚接触,还没有建立信任的渠道,最好不要囤积。大品牌有品牌背书,一般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。


提交评论

清空信息
关闭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