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喝茶品茶工作室资源好去处还是这家好,茶友越来越多

8188w2023-05-200

长沙品茶喝茶资源155-7420-0003微.Q☎同步,长沙品茶论坛网,长沙品茶工作室,六年前在父亲和他身边老茶友的影响下开始喜爱喝茶,算下来茶龄已经六年三个月了,现在生活中的爱好除了健身、音乐便是茶。接触的茶友越来越多,茶圈也越来越丰富。

父亲和他的茶友

茶友圈鲜有年轻人,四五十岁的老茶客居多,有些甚至茶龄比我都大,老一辈人很热情且乐于分享。老茶客从不信所谓的品牌排名,不相信价格,只信唇舌的馈达和茶客们的口口相传;他们大多时候喜好浓醇口感,甚至不同水温泡同一种茶以发掘其茶性;喜欢藏茶,很讲究储藏方法。老茶客常说“好茶不一定很贵,贵茶不一定就是好茶”。

平时在茶友圈子里也会留意一些口感和口碑较好的茶叶,经过这几年的品尝和筛选,也记录了一些口感比较稳定的,通过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。

文章整理了近5天,来之不易。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大家积极分享更多的好茶叶,让每个选茶人都有所获,若对您有帮助,记得点赞收藏或踢我,我会持续跟进更新。

目录

一、可以无脑入的口粮茶

二、茶叶的分类及口感区别

三、茶叶最常见的误区解答

四、七种类型的茶叶选择指南

五、适合作为礼品送人的茶叶推荐

一、可以无脑入的口粮茶(不分先后)

为了照顾不喜欢看长文的读者,综合了广大茶友的口碑和意见,选了几款可以无脑入的口粮茶放在前面,喜欢喝茶或者送喝茶人可以试一试。

➤ 绿茶- 极白 「安吉白茶」

若不常喝茶,总会错把安吉白茶以字面当作白茶,实则性属绿茶。形似凤羽,色泽翠绿间黄,香气清鲜持久。安吉白茶已有近千年历史,宋代赵佶《大观茶论》记载「与常茶不同,其条敷阐,其叶莹薄…如玉之在璞,他无与伦也」,就已将白茶的特点做了详尽描述。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其它绿茶3倍,口感柔和、韵味持久,以嫩甜为主,不喜欢浓绿茶的可以试试这款。

➤ 白茶-岂茗「福鼎老白茶」

名为白茶,茶汤并不是字面意义的“白”,只是炒制后外观满披白毫、如银似雪,故称白茶。隋代的《永嘉图经》记载「永嘉县三百里有白茶山」,据考证这里的白茶山就是太姥山,早在隋唐白茶就出现了,至今经久不衰,深得新茶客的喜爱。不仅是口感鲜醇爽口,更是由于它“不苦涩”(口感清香),对于新茶客来说要的就是清香爽口,不苦不涩。

➤ 红茶-闽饮「正山金骏眉」

红茶讲究的是鲜爽甘甜,汤色红艳,透彻明亮;泡发后叶底完整展开、匀齐,质感软嫩,所谓红茶之色,如丹枫趵梦痕。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,基本去除了影响睡眠的咖啡碱和导致胃寒的茶碱,所以红茶的性情比较平和,可以和绿茶交替饮用,男女老少四季皆宜。红茶作为礼品送人则是一种喜庆的寓意,红红火火。

安溪铁观音七泡茶汤

安溪铁观音发源于1725年,是乌龙茶里的极品茶,“七泡有余香”说的就是安溪铁观音。知名度高(中国十大名茶之一)但是残次品也多,市场上铁观音的种类太多太杂,想要选到一款茶品稳定的着实难,我大概尝试了七八种品牌,也只有这个是接近或符合安溪铁观音的特质。未泡时茶形卷曲,肥壮圆实,外形似蜻蜓头;茶汤黄金浓艳似琥珀,口感醇厚甘甜,回香悠长持久,茶人雅称“观音韵”。

春夏湿热,就会在擂茶中加入新鲜的艾叶、薄荷叶、斑筍菜等,有的人家还会加入蜂蜜滋润脾肺;

秋天干燥,擂茶里加入金银花、金盏菊或是白菊花;

冬天寒冷,用开水制茶,再加入肉桂、竹叶椒胡椒或是桂圆;

如果是醒酒,那就加入葛根;

中暑的话加入鱼腥草、陈皮、藿香等;

轻微的发烧不用吃药,在擂茶中加入甘草、白勺、茵陈等等。

现代人为了图方便,经常会用搅拌机代替“擂茶三宝”打茶粉,但是机器制成的汤头口感失色不少。 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”,同为客家人,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,擂茶的制作方法有差异,而叫法也不同。由于原始形态的擂茶是由三种主料研磨而成,所以又叫“三生汤”,后来又演变出“五味汤”、“七宝茶”等等。在海陆丰、潮汕地区擂茶被称为“咸茶”、“菜茶”,在清远、英德被称为“粥茶”。

身边有个长期喝茶饮茶,时时都把茶当水喝的朋友,挺胖的。气质、举止等有没有变化?挺正常的,和不喝茶的人一样嘛,他喝的是“水”啊。

有些朋友卖普洱茶的,挺多年了,茶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以前天天都喝很多茶,尤其喜欢新的生普,现在少了好多。现在他们的茶杯里更多的是看到熟普,有些年份的老生普。

那些做普洱茶的人,我很少看到身体壮实和胖的,胃不好的多。我这不是说普洱茶不好,普洱新茶确实是寒,而且早些年做普洱的人也不怎么注意。

喜欢上了茶,很认真的学茶,每天都喝,经常看点书。脾气没那么暴躁了,好像更细心了点,能够沉下心来专注的做一件事。身体嘛,因为不喝饮料了,改喝茶自然是会更好的。

不管喝茶还是不喝茶,最后都会迎来生命的终结吧,喝茶不见得寿命就会长一点,但可能会带来更多幸福感吧。

其实喝茶和品茶还是有区别的。

喝茶可以将茶用来解渴,而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,讲究水质茶具,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,品茶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了。


提交评论

清空信息
关闭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