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冰修筑都江堰的历史故事|李冰简介

8188w2023-07-070

都江堰位于今天的四川省都江堰市、岷江中游。岷江是长江的支流,发源于海拔3000米高的万山丛中,经过峻山峡谷,汹涌澎湃,奔流而下。一到成都平原,忽然跌落到海拔只有600米左右的一马平川,水速骤缓,夹带的泥沙、石子大量沉积,淤塞了河道。因此雨水不足时,造成干旱;雨季水涨时,江水犹为脱缰之马,无拘无束,东奔西夺,使成都平原经常泛滥成灾,人民苦不堪言。

战国时期,秦国在成都建立了蜀郡,秦昭王任命“能知天文地理”的李冰为蜀郡守。李冰到任后,便全力投入解决岷江水患的问题。他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,参考了前人的治水经验,经过精心的设计、规划,又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,终于筑成了一座大规模的综合水利工程,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都江堰。

李冰修筑都江堰的历史故事|李冰简介

都江堰工程包括渠首和灌溉渠道两大系统。渠首工程的枢纽工程包括分水堤、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部分。分水堤的前端好像鱼嘴,称为分水鱼嘴,现在又称都江鱼嘴。鱼嘴分水堤犹如一把利剑,插入岷江江心,把岷江从中间截开,东边的内江供灌溉,西边的外江是正流,供排洪和通航。

李冰又带领民工把玉垒山劈开,劈出去的石堆称“离堆”。离堆和玉垒山对峙,形成了一个长80米、宽仅20米的进水口。由于它狭窄如瓶颈,称为宝瓶口。利用天然的山,劈成两半,来夹住水流,使奔腾而下的内江水穿过宝瓶口,然后才能流入灌溉渠道系统,宝瓶口成了控制内江流量的咽喉。这是十分巧妙和独具匠心的设计。灌溉渠道系统包括四条大干渠和密如蛛网的支渠毛渠,伸向广阔的成都平原。www.8188w.com李冰在灌溉渠道的大小水口,安置了“斗门”,“旱则引水浸润,两则杜塞水门”。

在分水堤和宝瓶口之间筑了飞沙堰。这是一道低矮的滚水坝。李冰提出了“深掏滩,低作堰”的六字口诀,作为修筑飞沙堰的方针,这又是一项为确保内江灌溉系统的安全而设计的工程:涨水季节,内江过量的洪水,连同它挟带的泥沙石子,可以漫过飞沙堰,滚入外江。当堰流量过大时,就会把堰冲垮,直接泄入外江,这正好可以确保内江灌区的安全。飞沙堰与宝瓶口等配合运用,就保证了内江灌区水少不缺,水大不淹。

为了测量水位,控制内江水量,李冰命石匠凿了三个石人,立在内江水中,使水位保持在不低于石人脚、不没过石人肩的位置上。这三个石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则。

分水堤、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部分有机结合,浑然一体。2200多年前便能有如此科学设计,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罕见的。

李冰修筑都江堰的历史故事|李冰简介

在水流湍急的岷江中流,修筑堤堰,工程之艰难是可以想见的。李冰集思广益,采用了绝妙的办法:他让民工从山上砍来竹子,编成一个个竹笼,里面装满鹅卵石,在江中层层相叠,鱼嘴分水堤就这样修筑起来了。打穿玉垒山,开凿宝瓶口的工程,在没有炸药的战国时期,其难度是很大的。李冰的妙法是让民工把木柴堆积在岩石上,放火点燃,烈火把岩石烧得滚烫,趁热浇上冷水,顽石便在冷热的急骤变化中炸裂。这个设计,表现了施工者的无穷智慧。

【人物简介】李冰(生卒年、出生地不详),号称陆海,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。公元前256年—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(今成都一带)太守。期间,李冰治水,创建了奇功。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,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。几千年来,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,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。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。历史治水名人。

以上就是有关《李冰修筑都江堰的历史故事|李冰简介》的全部资料分享,文章内容由百花阅读收集整理,仅供同学们参考阅读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  链接:http://www.8188w.com/post-1282.html
说梦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说梦话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呢?
 « 上一篇
糙米是什么米?糙米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?
下一篇 » 
提交评论

清空信息
关闭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