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光辉创造的见证——曾侯乙墓

8188w2023-09-250

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空前繁荣,民间音乐活动相当普及活跃,各诸侯国宫廷中盛行规模宏大的“钟鼓之乐”,即以编钟与建鼓为主要乐器的音乐表演。刘向《新序》中记载:鲁国孟献子到晋国访问,晋国的宣子设豪华的酒宴招待他,酒宴搬迁了三个地方,而处处都有固定的编钟、编磬组成的庞大乐队。1978年5月,在湖北随县发掘了曾侯乙墓,出土了大量的乐器,使人亲睹了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奢侈与豪华,对了解当时宫廷音乐的规模,提供了宝贵的实例。

曾侯乙,是曾国(今湖北随县、枣阳一带)一个名叫“乙”的侯。他死于楚惠王五十六年(前433年)。墓中出土124件乐器,除了钟65件、磬32件以外,鼓、瑟、琴、笙、排箫和篪共计六种27件。这些灿烂夺目的乐器,组成了一个完整的“钟鼓”乐队,其宏大的规模令人惊叹不已,堪称中国音乐考古的重大发现。

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光辉创造的见证——曾侯乙墓

随葬的乐器全集中在大墓的中室和东室。中室几乎成了演奏厅,全套钟、磬架安排了三面,占据了突出的位置。全套编钟65件,分列八组,分三层悬挂在高大的钟架上。编钟总重量达5134斤。这套编钟的总音域跨五个八度,基调和现代的C大调相同,中心音域12律齐备,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,可以在旋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。www.8188w.com曾侯乙编钟的高超的音乐性能,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和音律科学的高度发达,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。它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音乐才能。

曾侯乙随葬乐器中,除钟、磬之外,还有建鼓、篪、笙、排箫、瑟等乐器。建鼓是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,在乐队中起着控制节奏和指挥的作用。墓中的排箫、篪(ch)等竹木乐器,竟能历经两千多年,而保存完好。排箫中的一件,居然还可吹奏发音,其形制同东欧现在仍然使用的排箫相同,都是按音阶编列的。它们对于乐器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。

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光辉创造的见证——曾侯乙墓

更加重要的是,曾侯钟上竟刻有2800多字的错金铭文,记载了春秋战国时,楚、齐、晋、周、申等国与曾国的各种律名、阶名、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。铭文中使用的乐律学术语,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密的程度。这部前人从来没有提过的乐律学古文献,异常珍贵,表明当时乐律学已经相当发达。

曾侯乙墓中这支二千多年前庞大的“钟鼓”乐队,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光辉创造的见证。(王宏凯)

以上就是有关《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光辉创造的见证——曾侯乙墓》全部资料分享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(文章配图来自网络)


  链接:http://www.8188w.com/post-1722.html
一亿个头的蛇长什么样?现实中真的存在吗?
 « 上一篇
cotx等于什么|cotx是什么|cotx等于多少
下一篇 » 
提交评论

清空信息
关闭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