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不寒无以知松,事不难无以知君子——文人墨客眼中的松树

8188w2024-03-240

松树是长寿的象征。寒冬来临,惟有松依然苍葱地站在白雪皑皑的雪地里,随着凛冽的西北风,摇晃着身子,发出尖刻刺耳的呼啸,像是有意在蔑视冬天。人们传说:松树所以四季常青不怕冻,是因为当年唐僧取经时路过山上,急着逃避妖怪的追赶,不小心被松树枝划破了胳膊,松树针上沾了唐僧的血,从此它就长生不老了。

岁不寒无以知松,事不难无以知君子——文人墨客眼中的松树

松树的生命力极强,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,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,都能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。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,也不需要谁来灌溉;狂风吹不倒它,洪水淹不没它,严寒冻不死它,干旱旱不坏它。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。它的木材和树脂都可为人利用,可要求于人的却极少。

春天的时候,绿装初换,毓秀流韵,处处蒸腾着勃勃向上的生机;炎炎夏日,更青翠成盖,松风阵阵,传递着着沁人的凉爽;秋天肃杀,松却郁郁苍苍,娉娉婷婷,多一番儒雅和威武;冬天寒风呼啸,大雪压枝,松却更加苍劲挺拔,风姿美韵,独特神采。

“岁不寒无以知松,事不难无以知君子。”松是风骨的象征,英姿挺拔,粗犷豪放;积极进取,努力向上;随遇而安,木秀于林;意志坚强,个性刚毅……

岁不寒无以知松,事不难无以知君子——文人墨客眼中的松树

我国的名山胜地,总是山以松壮势,松以山出名。黄山松以石为母,云为乳,蟠根于岩,高者不盈丈,低仅数寸,平顶短鬣,盘根虬干,世人谓之“黄山松”。安徽九华山的风凰松,该松主干略呈扇形,高3米处分枝三股,中间一枝上伸,似凤凰昂首,还有一枝微曲平缓下伸,如凤尾后垂,另一枝斜伸微翘分两翼,犹如凤凰展翅,被人誉为“天下第一松”。大兴安岭的松树,密密层层,连连绵绵几千里,被人称为“林海”,展示了东北松树的博大幽深。泰山松以老见称,百年以上的松树不下3万棵,苍郁葱茏的古松有的以自然美姿闻名,有的与历史人物相连,相传秦始皇有一次带着朝中文武百官去泰山祭祀,走到一半忽然天降暴雨。正在焦急之际,突然发现道上有五棵大松树,围在一起,像一个大亭子。于是秦始皇就到树下避雨,果然一点都没有被淋湿。秦始皇很高兴,就封这五棵大松树“五大夫松”,以表彰它们的功绩。那时跟随秦始皇上山的官员,有一个从此就以松为姓,世代相传。

岁不寒无以知松,事不难无以知君子——文人墨客眼中的松树

关于对松树的赞美的歌颂,不知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,舒发了感慨的情怀。歌以赞松,诗以咏松,画以给松,文以记松,是中华民族对松树传统的深情厚意和由衷的礼赞。陶潜吟“抚孤松而盘桓”为表白自己不媚上不流俗的高洁自雄心志。毛泽东主席曾经写下“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乃从容”的诗篇。陈毅也写下了“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要知松高洁,待到雪化时”的豪迈诗句。陶铸盛赞松树的风格,“要求于人的甚少,给予人的甚多”,更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脍炙人口的千秋佳语。画家笔下的松树,松针横斜,虬蟠曲盘,老干鳞比,青翠欲滴,表现的是松树苍老和延年益寿的意境,更是永恒和不灭主题的精神写照。人民大会堂那幅“迎客松”巨画,几代国家领导人一次次在画下接待外宾,不但是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友谊、团结和睦的象征,更是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讴歌!

以上就是有关《岁不寒无以知松,事不难无以知君子——松树的精神》全部资料分享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(文章配图来自网络)


  链接:http://www.8188w.com/post-2077.html
我被他牵手一起在海边看海——十八岁的天空
 « 上一篇
一个财主和他儿子的故事——人生如梦
下一篇 » 
提交评论

清空信息
关闭评论